阅读历史 |

一朝梦醒纲常弃.四十(1 / 4)

加入书签

卷三倒数第二更

隆兴十六年秋,与太子的贤能睿智之名一道传遍了整个大昭的,是震惊天下的梁王通敌谋逆案、和北雁国主贺兰玉楼图谋行刺反遭擒获的消息。

据大理寺方面的说词,由于大昭宗法对宗室王爵所能掌握的权力和资源均规定得相当严谨,故梁王虽早有反意,却只能另闢蹊径、差遣人手到大昭境内四处组建势力收揽人马。这些人马有吴记粮行一类用以获取资金粮食的、也有风扬镖局这种必要时可以化作刀刃的;在湖山之流、官府的力量较难触及的地方,他更是直接让手下人马落草为寇,就这么背靠天险做起了拦路劫财的无本生意。

梁王的种种「势力」,乍看之下都只是些不起眼的小角色,可这些年来趁着各地大大小小的天灾人祸混水摸鱼、趁火打劫,竟也积攒出了一笔不小的财富,更因此买通了不少如稜阳县令纪恩平等的地方官,让后者在他们行动的时候睁一隻眼闭一隻眼,进一步养大了这些牢牢吸附在大昭疆土上、欲图窃取大昭命脉为己用的吸血水蛭。

而将这一切掀上了檯面的,是为了賑灾前往瑶州、却在调查春汛灾情的过程中意外发现了真相的年轻太子。

萧琰有心为爱儿造势,不仅将爱儿在瑶州的种种功绩大肆宣扬了一番;连察觉梁王有意谋反的「功劳」都被他安在了萧宸头上,说是爱儿见微知着、由瑶州之事预感到了梁王的不臣之心,这才让他得以将计就计从容应对,最终成功拔除萧璜的爪牙、从根本上阻止了对方的谋反。

因梁王原就不是个消停的性子,消息传出时,多数朝中官员虽对他真敢在帝王眼皮子底下捋虎鬚谋反的举动甚为震惊,但细细一想,却又不感到如何意外。尤其听闻连潁川郡王萧宇都给牵扯进去后,那些稍有见识之人更是心下恍然,猜到萧璜之所以在忍了这么多年后终于付诸行动,多半是由皇长子萧宇不尷不尬的立场中意识到了双方合作的可能性所致。

可这场牵扯了两位宗室──其中一位还是皇长子──和大昭境内近百名基层官员、理应能让整个朝廷震上三震的谋逆案,不仅出人意料地未在朝中掀起太大的浪花;就连梁王萧璜遭赐鴆酒、潁川郡王萧宇被夺爵圈禁的处分,也同样未在朝议时遭遇多少非难和劝阻。

因为此时、此刻,对整个大昭的文武百官而言,比起那个只会暗地里使些见不得光的手段、且怎么也成不了气候的梁王和潁川郡王,北雁国主贺兰玉楼在大昭境内遭俘,才是真正值得关注的事。

──儘管这十多年来,大昭和北雁之间除了偶有边衅外便没有太过激烈的衝突;可对曾因康平一乱饱受兵祸之苦的大昭百姓而言,北雁始终都是那个狼子野心、时刻覬覦着大昭疆土的敌国,就算不至于一见着北雁人就喊打喊杀,心底也必然存着十二万分的防备。所以当贺兰玉楼潜入大昭图谋不轨、却给英明神武的太子识破行藏一举成擒的消息传出之后,儘管上自朝堂下至民间、许多人都有些难以置信,却仍在再三确认此事并非虚言后彼此奔相走告、惊喜若狂;那种欢腾雀跃的程度,怕也只有当年康平乱弭、将北雁人成功逐出关外时可以比拟了。

当然,因眼下并非战时,俘虏贺兰玉楼的又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太子爷,一个放在别人身上足以加官晋爵、位列王侯的大功,落到萧宸身上也就只换得了些许财物赏赐和虚名而已。事实上,若非贺兰玉楼是自个儿跑到大昭境内找荏、却图谋刺杀帝王不成才反遭生擒的,朝中只怕还会有人对此事是否为「大功」的定性提出质疑,认为太子此举是在寻衅北雁、挑起战端,不仅称不上大功、还是实实在在的大罪。

而眼下么……因有梁王谋逆一案在前、萧璜与贺兰玉楼有所联系之事亦是罪证确凿,对两国关係寻衅生隙的明显是北雁一方,萧宸所做的充其量也就是护驾反击而已,自然不会有哪个朝臣脑子进水地为此出言争辩。

俘虏敌国国主,这样的事儿放在隆兴初年百废待兴的大昭或许是一把伤人伤己的双刃剑;对眼下的大昭而言,却无疑是一份极好的筹码。有贺兰玉楼在手,己方进可以在谈判桌上要胁北雁吐出无数好处;退可以挑拨离间,藉贺兰玉楼遭俘一事引得北雁人心浮动、彼此猜忌。这种明显只有胜多胜少的谈判,在许多人眼里比之「生擒贺兰玉楼」的大功也差不到那儿去,自然让无数朝臣对此趋之若鶩,想着若能在谈判中插上一脚,便没法得着多少封赏、至少也能在履歷上留下光辉的一笔。

至于此前已经立下大功的萧宸,因作为太子的他本身已经赏无可赏,萧琰也不想让某些人藉机生出「太子功高震主」的论调,便没让爱子主持议谈之事,只在双方代表明里暗里交锋往来时让爱子暗中观察、并由沉燮和楼辉在旁指点说明。如此一来,萧宸既免了无谓的锋头、也藉机学到了不少东西,对自个儿没能参与议谈之事倒也不怎么感到可惜、遗憾了。

值得一提的是,儘管萧宸上辈子的死多半有贺兰玉楼的一份、死后给分尸的凄惨境遇也保不得与对方有关,可对于这位北雁国主,萧宸眼下不仅没有丝毫恨意、反倒还是存着几分「感激」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