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954节(2 / 3)

加入书签

想说什么,又没说,最后只能叹道:“朕知你性谐,但刺景州之后,切勿轻佻。”

封舜卿是封彦卿的长兄。

封家之人看样子都有长寿基因,封舜卿年逾七十的人了,依然精神矍铄,听闻还经常饮宴召伎,让人哭笑不得。

他这人性格诙谐,恃才傲物,甚至有些轻佻,爱捉弄人,因此官路很不顺畅。这次若非封彦卿豁出老脸恳求,封舜卿也来不了景州,即便这只是一个刺史的职位。

至于封彦卿为何拼着消耗君臣情分,也要为兄长求一个景州刺史的位置,原因很简单,他们这一支虽然已迁居河中多年,但祖籍终究是景州,当地也有封氏族人,不求取这里求取哪里——封氏祖籍蓨县,此县原属景州,后归冀州,如今被夏军控制着。

“陛下。”封舜卿有些汗颜,没想到自己的名声连圣人也知道,只能回道:“臣一定竭尽所能,为官一任,造福一方。”

“不光如此,封氏在河北也是大族了,以往断掉的关系,重新拾起来,朕等着你的好消息。”邵树德说道。

“臣遵旨。”封舜卿立刻说道。

同时暗暗告诫自己,景州刺史这个职务来得不容易。从今往后,戒酒、戒色,一定好好干——嗯,年逾古稀的老人说要戒色,不得不说天下之大,无奇不有,佩服佩服。

“萧卿……”邵树德停在萧处谦面前,道:“沧景德三州,沧州当为第一,朕将其交给你,勿要令朕失望。”

沧州是横海军的首府,又地近幽州,形势十分复杂,沧州刺史其实并不好当。

邵树德思虑再三,觉得最好调一个文武双全且自己又信得过的人来当刺史。

想来想去,便点了萧处谦,替他镇着这块地方。

此君乃国子监萧符的长子,之前在河南当县令,后来调到陇右,历任司马、长史、镇将,后又至关中,任延州州军指挥使,接到调令后,星夜疾驰赶来面圣。

从萧处谦的履历来看,文官武职夹杂,但这对世家子来说其实很正常。

比起小门小户,他们的教育资源太强了。在充沛的财力支撑下,文武都学。而萧处谦又是天赋不错的,文章、武艺、军略都有所成,最初也是从军队发迹,然后以武夫身份占官,当了县令。随后更是在陇右、关内不断任职,慢慢升迁,文武职务都干过,政绩也都不错。

“陛下放心,臣定将沧州打理得井井有条。”萧处谦沉稳地答道。

邵树德点了点头,又道:“听闻萧氏还有不少遗才流落乡野,萧卿不妨多多延揽。总出世避着,不是个事。”

“遵旨。”萧处谦回道。

他知道圣人的意思。萧氏这种世家,分支多,子孙多,并不是每个人都愿意为邵圣效力的。人各有志,没有办法。圣人的意思,大概是能招揽就招揽,不光是萧氏族人,还有受过他们恩惠的其他人。

比如,萧廪就曾在王镕手下当过官,王镕对他很器重,非常信任。乐安郡王登基后,曾征其入朝,萧廪拒绝了。

这种有价值的萧氏族人,便是圣人的目标。

“沧州初平,民情惶恐,多费些心思。”邵树德嘱咐完后,便挥了挥手,让一帮德州诸县耆老乡绅走了过来。

“拜见陛下。”众人乱糟糟的说道。

邵树德仔细看了看这些人。

作为战后第一批站出来表示恭顺的地方豪强,邵树德很好奇他们都是些什么人。

按照听望司提供的情报,基本都是乡间有些田地的小土豪罢了。但土地数量似乎都不多,比起早年的关中以及江南差远了。这与河北的政治生态是有极大关系的,阡陌纵横的大地主很难发育得起来,毕竟你要做大,就得土地兼并,再给你一次机会,好好想想,你要兼并谁的土地?

“朕打下的土地,至今还没有吐出去的道理。偶有易手,最终也重夺了回来。”在众人的惴惴不安中,邵树德终于开口了,只听他说道:“德州,你们就别想着变天了。”

“岂敢!岂敢!”

“德州既是王土,我等载歌载舞,喜不自胜。”

“昔年卢彦威治德州,唉,民不聊生,大伙深受其害。今圣人北巡,我等得脱苦海矣。”

“正是!卢彦威残暴不仁,汪齐贤为虎作伥,害得我等好苦。”

邵树德含笑听着。

这些乡绅耆老,都是卢彦威的爪牙。为他提供习武的子弟,为他培养理政的文官。把他们祖宗八代翻出来看看,绝壁都是横海军武夫出身,在镇内盘根错节,不知道捞了多少好处。

如今卢彦威倒台了,一个个急着撇清关系,可笑不可笑?

不过他也懒得深究这些事了。装糊涂嘛,不要太较真。

这些人都已经表示降顺了,也愿意献出资粮,甚是割肉让出一些好处,这就够了。

治理河北,不能一味靠军事硬压着,地方上的乡贤,能统战则统战之。不能统战,态度死硬,还怀念过去割据好处的,就铁血镇压,没有二话。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