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1123节(2 / 3)

加入书签

各安生业了,偏偏还一副不服气的模样。如果遇到,可以和他们好好说道说道,有些执念,该放下了,没机会的。

前来北平公干的潞州别驾郭崇韬夹杂在人群中,若有所思。

大夏新朝建立快八年了。八年间,一个胜利接着一个胜利,如滚雪球般迅猛发展,可调用的人力物力越来越多,效力朝廷的才智杰出之士也越来越多,相对应的,面对对手的优势也越来越大,完全就是一种良性循环。

这种循环是很难打破的。除非出一个史诗级大败,或者来个倒行逆施之主,但显然不可能。

而且今上从一开始就没对武夫们让步,权力剥夺得十分干净,为此赌上了自己的威望和前途。只要他不死,这个朝廷就稳如泰山。

当然,如果他死了,这天下就有意思了,分崩离析是必然的。只是,短时间内看不到希望啊。今上开得强弓,骑得烈马,玩得贞妇,还能御驾亲征,很多人都被他熬死了,你能怎么办?

老老实实吧!他长吁一口气。

河东集团的发展看起来还好。除了晋王后人被有意雪藏了之外,投降过来的要么是大将之职,要么是州郡之位,总体不错了。

圣人大概也需要他们这个群体崛起吧?关西集团太过耀眼了,河南集团一盘散沙,无法相抗,河北集团才刚冒了个头,远远谈不上地位。圣人是精明的,他以关西集团为根基,但又不能绝对依靠关西集团,其中的妙处,只可意会不可言传。

邵圣,我服了。从今往后,积极做事,慢慢等待机会。

郭崇韬很快便离去了。

出门之前,看到几个操荆襄、蜀地口音的士人议论纷纷。

他暗暗哂笑。

安史之乱后,一百五十多年没见到这种盛景了。看他们那模样,好像要有感而发,赋诗一首。如果出了佳句,哄传天下,让更多人知晓圣人的丰功伟绩,那就更不得了了,南方诸镇的有识之士会纷纷北上,武夫们受此影响,抵抗的心思也会弱许多。

天下归心,大抵就是这个样子吧。

扩散

渤海降众入京的消息,在有意无意的推动下,如同一阵狂风般刮遍整个河北,并渐渐向周围扩散。

在邵圣忠诚的关西,大伙早就习惯了一个接一个胜利。听闻之后,交口称赞,顺便再吹一波圣人的丰功伟绩,谈谈自己当年为邵圣转输粮草的“光辉往事”,与有荣焉。

有些人急着打听渤海国值不值得前去。

关西承平很多年了,京兆府、耀州、华州、同州等处地少人多,早年向外移民的人都大获其利,听闻有了可传给子孙后代的家业,让人羡慕不已。

如果渤海国的土地比较肥沃,且气候不是冷得人活不下去的话,也不是不能去闯一闯。

圣人就是圣人,他的胜利总能给咱们关西人带来实实在在的好处。

在直隶、河南、淮海三道,大伙关心的是除去北方最后一个“敌人”后,官府课税或许会没那么急了?

征战多年,大伙付出太多太多了。很多土团乡夫上阵之后便一去不回,好处没捞到多少,家里却失去了顶梁柱。

按照戏文里的唱法,接下来该是太平盛世了吧?

叛乱新平的河陇大地之上,羌人、吐蕃、回鹘、党项酋豪们面露惊骇。

草他大爷的,契丹人、渤海人怎么那么不顶事?怕不是一个照面就溃了?这般无用,真是——唉!

从今往后,朝廷征丁、课税还要不要抵制?

那几个圣人亲近的部落忒也可恶,蛮横霸道,到底还要不要和他们干?

不断有汉人从中原迁来,侵占他们的土地、草场,到底要不要硬来?

说实话,最后这件事才是最让他们无法接受的。我的夏季牧场,轮换着放牧用的,结果你拿来垦荒种地?

利益之争,最是触及灵魂,难以退让。但如今看来,继续和朝廷硬顶,似乎越来越危险了。

惆怅!

※※※※※※

已经是腊月了,广陵城内过年的气氛越来越浓厚。

虽说北边屡次传来兵戈之音,但楚州刺史李承鼐颇有本事,以淮水为屏,守得固若金汤,让夏人吃了几次亏,大涨己方士气。

江西那边是有些让人懊恼。两次出征,都没讨着便宜,反倒损兵折将,大损士气。不过到底离得远,对广陵的重要性没那么高,一般人就不太关注了。

十二月初八,腊日。

谚语云:“腊鼓鸣,春草生。”

这一天,村人并击细腰鼓,戴胡头,及作金刚力士以逐疫,还是挺热闹的。

杨渥骑着骏马,远远看着。身后跟着一大群军士,满脸骄横模样,徐温、张颢不太放心,策马而前几步,欲言又止。

突然之间,只听杨渥哈哈大笑,一夹马腹,如离弦之箭般窜了出去。

徐温、张颢二人不知何事,下意识跟了上去。

眼见一骑快马冲入队伍,村人们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