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1418节(2 / 3)

加入书签

锲氏拿着本书,在一旁看着。她怀孕比种氏还要早,谁让圣人一想到她的身份,就把持不住呢。

“陛下要爱惜龙体。”种氏叹了口气,然后走到邵树德身后,轻轻为他按压肩膀,说道:“波斯那边有使者过来,等了陛下数月了。”

“听闻他已经在京中置宅,所为何事?”邵树德问道。

“妾听闻那人在波斯写了一本书,惹得波斯君王龙颜大怒,通缉那位使者。”种氏说道:“使者也算人缘不错,有人通风报信,于是就逗留在洛阳,不敢回去了。”

“写的什么书?”

“就那本。”种氏指了指锲氏,笑道。

锲氏听到他俩的对话,噗嗤一声笑了出来。只见她把书一合,道:“粟特语的书,陛下看得懂吗?”

“小心朕吃两粒海狗丸,狠狠收拾你。”

邵树德本来是开玩笑,但看着锲氏隆起的大肚子,竟然不用吃药也有点那啥了。

锲氏似乎感觉到了什么,用哀求的眼神看着他。

“先放你一马。”邵树德笑道:“书名叫什么?”

“《胡大之鞭》。”锲氏说道。

说完,又节选了几段她认为有趣的,读给邵树德听。

邵树德听了也忍俊不禁。

此书作者塔姆,他召见过几次,因其熟知各国风物,又通晓多国语言,一度想留他在大夏做官。无奈塔姆想回到家乡,便作罢了。结果他竟然因为一本书而被通缉了?

“波斯官府通缉还是教会通缉?”邵树德问道。

“都通缉了,但官府的人给他通风报信。”种氏说道。

“波斯公卿贵族的信仰也不虔诚啊。”邵树德笑道:“他们与教会并不是毫无矛盾的。事实上,矛盾还不小。权力之争这种触及灵魂的东西,没有丝毫退让可言。”

种氏看了邵树德一眼。

波斯人如此,圣人又何尝不是呢?

若无鄂州那场大病,怕是也不愿意交权吧?甫一回京,立刻召太子前来问对,了解军国大事,指点得失。随后,又下令草原诸部酋豪、诸奴部宫监前来洛阳,明年二三月间举行祭天大会——这次是由太子代为主持。

交托家底的态度十分明显了。

但在此之前呢?又是什么态度?明眼人都看得出来。

大范围染指禁军是绝对不允许的,太子要是敢这么做,六皇子直接就会被一纸诏书,从八平城召回洛阳。接下来就是腥风血雨了,结果也是显而易见的,圣人往军中一站,跟了太子的军将们都得跪地弃械。

世情变幻,就是这么让人猝不及防。太子多年等待,终于得到结果了。

想到此处,种氏内心深处突然升起一股感伤。

虽说她是被家族“献”上来的,但与圣人相处十余年,心中又怎么可能没有感情?至少,行事方正的她非常认可圣人的功绩,认为他是为天下百姓带来福祉的英雄,也是真心做事的人——这个天下,做官的多,做事的人太少了。

如今连圣人也——确实有点难受。

锲氏也隐约感觉到了一点愁绪,于是转移话题,笑道:“陛下,听闻《胡大之鞭》这本书在布哈拉卖了数千册,撒马尔罕、沙什等地也各卖千余本,一经刊出,轰传远近。妾觉得,巴格达那边可能也有了,虽说是禁书,保不齐很多人偷偷收藏呢。”

“那又如何?”邵树德下意识说道:“朕还需要他们来替我扬名?”

“让更多的人知道无上皇帝的威名,总是好的呀。”锲氏说道:“说不定就少了很多兵戈之事呢。”

“此书给毗伽送一份吧。”邵树德笑道。

锲氏白了他一眼。

邵树德心花怒放。以前锲氏对他是什么态度?即便被临幸,也是一副英勇就义的样子,现在呢,竟然已经打情骂俏了。

“《商业》、《地租》两篇,你看过了吗?”邵树德看向锲氏,问道。

“看过了。”

“如何?”

“好像有那么几分道理。”

“有没有道理都无所谓了,反正两年后就考。”邵树德说道。

其实,这两本书在一年前就付梓印刷,刊行天下了。原本打算自成一本,再去掉一本杂经的,后来干脆加入到了《致治》之中,令其由三篇变成了五篇。

邵树德如此苦心孤诣地给官员预备役们扫盲,其实就是为了改造进士们的三观,提高他们的眼界,阻止他们向腐儒的方向滑落。

两年后的科举,考的就是新《致治》五篇,并且此书将上升为大经,不再是中经了。

有同光七年的经验,学子们都知道《致治》这本书不得了了,出题一半以上与其相关,如果再不好好攻读,那就是自己作死了,怨不得谁。

社会的改造,就这么一点一滴,润物细无声地进行了下去。

与两个大肚婆聊了一会后,邵树德的心情变得愈发不错。

其时天刚正午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